站内搜索:

【宿迁市文明职工】刘晓艳: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、锐意进取 2022-08-23 阅读量:

刘晓艳同志,1987年6月生,宿豫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科长,参加工作近14年,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、锐意进取、兢兢业业,书写着检验工作者朴实而高尚的篇章。
严谨认真,扎实工作是基础。作为一名检验人员,刘晓艳一直以“严谨认真,乐于奉献”的人生信条来严格要求自己,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单位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,勤钻研,多探究,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技术骨干。2014年,当时负责检验科原子荧光、原子吸收、离子色谱等大型仪器的同志因为编制问题调离疾控中心,仪器使用出现空档期。为不耽误检验工作的完成,刘晓艳同时接下了三台大型仪器的检测工作。虽然有卫生检验的专业基础,但同时运行三台大型仪器,对她来说,仍是个不小的考验。从那时起,每逢周六周日,实验室总能看到她的身影,每天晚上,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单位。一次实验不成功,她就逐项排查,直至找出原因,重新进行实验。每一份试剂的配制她都认真严格,不允许实验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影响实验结果。经过了半年多的边工作边学习,她终于在年底的市级质控样品考核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

图片 

 

乐于奉献,精诚付出是品格。刚来到疾控中心工作时,检验科的实验环境较为简陋,人员配备较少,仪器设施不全,但简陋的工作条件并没有浇灭她作为一名卫生检验人的工作热情。彼时恰逢实验室第一次计量认证,对于实验室来说,计量认证不仅是对检验能力的认可,更是实验室面向社会出具合法检验报告的依据和保障。为了实验室计量认证的顺利通过,她除了每天五到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,几乎全部泡在实验室,准备资料、配制试剂、调试仪器,每次吃完了饭,顾不上休息就披上白大褂进了实验室。专家组带来了考核盲样,为了达到考核要求,她和同事们废寝忘食,日夜奋战,每天熬夜加班到凌晨3点,最终在实验条件简陋,仪器简单的基础上完成盲样检测,并完全符合计量认证专家组的考核要求。
图片 
2017年8月份,刘晓艳同志因脚部骨折休息在家,彼时正逢全区丰水期生活饮用水监测。为不耽误水质检测报告的出具,她在仅休息两周的情况下,就拄着双拐、带着石膏回到了工作岗位。每天上下楼梯不方便,她就拜托同事背她一下,或者单腿跳着上楼。在实验室,坐着不好操作,她就把受伤的腿放在板凳上,一条腿站着加样品、加标准。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,终于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生活饮用水检测工作,并受到了领导的好评。
精心组织,团结协作出成绩。疫情期间,一份及时的核酸检测报告,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可靠依据,更是老百姓的“安心丸”。在宿豫区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,刘晓艳带领的这群“幕后英雄”争分夺秒扛起一线检测工作责任,为及时阻断疫情传播贡献力量。“为了争取多一些的疫情应急处置时间,我们宿豫疾控人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。”作为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,有一段时间,她牵头承担区内隔离人员、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等群体的核酸样本检测任务,是检测赛场的“领跑员”之一。为尽早了解隔离人员身体状况,及时采取相应管控措施,重点人员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必须即刻进行核酸检测采样。刘晓艳牢记“即到即采”工作要求,时刻密切关注高风险人群转运信息。一旦隔离人员进入集中管控范围,她便立刻提醒隔离点尽快开展核酸采样工作,并尽快开展核酸检测工作。

图片 

隔离转运任务较重、时间紧迫,相当一部分隔离人员是深夜才转运抵达隔离点位。有时刘晓艳刚刚准备休息,突然接到转运信息通知,又立刻联系隔离点采样并组织尽快检测,等到检测结果出来常常已是次日凌晨两三点。面对高体力、高压力和高危险系数的工作,虽然苦和累,但是看到一批批阴性检测结果时,她感觉到安心踏实。
当听说高速路货车驾驶员因核酸检测结果等待时间较长而滞留,刘晓艳和疾控中心同事更是想方设法提升效率,加快结果上传,减少驾驶员的等待时间。在这样分秒必争的持续作战中,检测人员圆满完成辖区全员检测样品和封控、管控区的核酸检测任务。目前,宿豫疾控检验科承担了宿豫区大部分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。